-
愛崗敬業策發展 無私奉獻育人才
更新時間:2015-12-27 作者: 佚名
消瘦的臉龐、深鎖的眉宇、謙和的笑容,這就是張建明總經理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是一位“嚴肅”的領導:惜字如金;也是一位“學術型”智者:治學嚴謹。共事久了,慢慢地也就了解到了他的另一面:張總是個慢熱的人,他有真誠的嘮叨,也有爽朗的笑聲,更有鏗鏘的談吐。他像一本書,需要細細耕讀而體會其博大精深;他像一壺茶,需要慢慢品味而驚訝其甘之如飴。
專 業 精 進
張建明總經理2005年加入農村商業銀行,雖然有著三十余年社會閱歷,有著農行十余年從業經驗,雖然躊躇滿志懷揣現代商業銀行理念,但從未因學歷高而眼高手低,從未因經歷豐富而固步自封,他一步一個腳印重新從辦事員做起,工作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敢于創新,不因從事枯燥乏味的文字工作而放松要求,不因從事單調無形的宣傳工作而被動應付,不因從事勞神費心的研究工作而淺嘗輒止……從領導講話稿到工作報告再到全國性報刊雜志,對內對外近百篇調研文章,一項項研討獎項無不顯現他專業理論功底;從《武進農商行報》到《江南銀行報》再到發展研究《決策參考》,網點轉型研究、產品定價研究、流程銀行部門規劃、風險限額研究、七類網點布局設計、“一圖兩表”工具規劃,無不以創新的思維把一向被認為“虛無”的理論工作落到“實實在在”經營管理中去;從分類營銷、高低柜布局策劃到首個戰略規劃再到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從“富潤江南、融通九州”到“全面風險統籌聯動、專業風險分工負責”獨創性理念,無論形式創新還是內容升華,都是開拓性地“從無到有”引領著江南銀行現代經營與實踐……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出一項項不平凡的智慧,無不詮釋其一貫奉行的“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力求做到最好”的專業精進的個人素養。
愛 行 如 家
作為常州新市民,張總2005年“半路出家”到江南,雖然親朋好友都在外地,但張總從未抱“身在他鄉為異客”人生態度,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全情投入農商行事業中:從武進農商行到江南農商行,雖然只有短短八年時間,從枯燥的宣傳文秘到煩瑣的行政事務,從抽象的研究規劃到具體的風險管理……不論是監事會辦公室還是行政服務部,不論是發展研究部還是江南籌建工作組、不論是合規管理部還是風險管理部、不論是行長辦公室還是董事會辦公室,無論哪個崗位,張總都塑造出“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行家里手形象。之所以專業正是源于他的敬業愛崗,有多少個夜晚伏案至深夜,又有多少個周末加班在單位,只有那“黑白相間”的縷縷白發能數得清,只有一項項“前無循例”的創新舉措說得明,還有其來常時一百五十余斤體重到不足一百二十的“瘦骨嶙峋”記錄著其中的艱辛、努力與付出——長期的精力與體力的“透支”,最后一根“稻草”最終壓跨了他亞健康體質——2008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胃出血”致使一個“平常連感冒都少有的”壯漢在醫院一躺就是半年之久,即便這樣,因工作需要,顧不上“大病需要休養”,張總出院不到半月就服從組織安排投身到江南銀行緊張的封閉籌建工作之中。
敬 業 有 為
愛崗敬業、崗位有為,不僅僅是個人態度更是價值體現。張總在武進做辦事員之時就事事敢于擔當、處處大局著眼,刻苦鉆研業務,做好文秘份內工作的同時主動建言獻策,創造性地發起組織思想活躍年青人成立農商行自己的研究團隊——發展研究委員會。激蕩思想、碰撞思維,本外幣一體化構想、前中后臺部門設置、分類營銷、高低柜網點布局、流程銀行建設思路……改制之初武進農商行那些快人一步的創新思維、發展大計大多源于這個平臺。走上管理崗位之后,張總更是甘作“幕后英雄”,任勞任怨、樂此不疲,在農信系統“敢為人先”第一個嘗試搭建“合規管理”、“發展研究”部門職能架構,張總不僅自己做業務專家,而且以建組織、帶團隊為己任,歷年述職報告總要這樣對自己提出要求與努力方向,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人進步只是小進步,帶動大家進步才是大進步,張總的敬業有為在這里得到最好的詮釋。
張總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一份一絲不茍的敬業,維系著自己的滿心默默無聞的奉獻。 (江南農商行 江 珊)